汕尾拼团购房81群(124)
  • 浅浅: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
  • 雪花飘飘:好的呢。
  • 零: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
  • 英雄:我去看过,很齐全。
  • 牛转乾坤: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
  • 日记本:这个楼盘性价比高。
  • 回忆: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
  • 大头: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
  • 吃了么: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
  • 蓝天: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
113人申请入群

深汕“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来了!干货满满!

发布时间: 2022-04-18 16:03:54

来源: 楼盘网综合整理

分类: 其他楼讯

2602次浏览


4月11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发布了《深汕特别合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1558595062600.jpg

纲要提到:(摘要)

01

“十四五”发展目标

到2025年,现代化滨海新区、产业新城、田园都市主体框架基本成型,深圳都市圈副中心定位进一步凸显,城区经济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创新要素加速集聚,社会民生保障显著增强,绿色发展更可持续。

到2025年,经济总量达到2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1万元/人,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2万元/人,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不低于40%,产业结构调整为13∶50∶37。

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速达到7%,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

到202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达到9.9%,城乡居民收入比不高于2.3∶1,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3.0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3年,新增供应保障房不低于4万套,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

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控制在上级要求的目标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累计下降不低于20%,森林覆盖率不低于67.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大于98%。

到2025年,区域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5%以上,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不高于0.12953。

到2025年,基本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1559286689312.png


02

创新完善深汕体制机制

建立深汕行政管理体制

强化法规政策保障,推动深圳市法规规章在深汕合作区适用。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在汕尾市海丰县鹅埠街道、小漠街道、鲘门街道、赤石街道分别设立办事机构,由深汕合作区管理机构统筹管理;加快协调海关、海事等中央垂直机构在深汕合作区设立机构。建立改革容错机制,创新建立与深汕合作区发展改革相适应的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实行包容审慎的改革风险分类分级管控机制。


03

主动融入“双区”发展

一、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格局

建设深圳都市圈副中心。主动承接深圳都市圈核心城市功能疏解、产业转移,实现在营商环境、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协同发展。深度参与实施东进战略,依托厦深高铁、深汕高铁和深汕高速、深汕第二高速等交通通道,打造联通深圳-深汕的智造产业走廊,推动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民生服务共建共享,促进教育、医疗、养老、环保等政策衔接。

推动成立深汕合作区港澳商会,便利港澳企业在区内投资兴业。加速港澳科技创新成果落地转化,支持港澳青年到深汕合作区创办企业或设立创新创业载体,打造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

创建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积极申报国家级高新区分区,将深圳高新区自主创新、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在深汕合作区复制推广。积极争取高交会、海博会等深圳科技成果交流平台在深汕合作区设立分会场,促进创新资源落地转化。鼓励先进制造业企业开展应用创新。积极参与“盐田-大鹏-深汕”东部海洋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培育发展深地深海未来产业,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海洋经济拓展区。


04

带动粤东经济发展

一、促进要素便捷流通

推进与粤东地区交通衔接,加强与粤东地区主要城镇的城际铁路网络连通,实现1小时粤东地区全域可达,探索开通覆盖粤东地区的快捷城际旅客运输服务。推进与粤东地区产业协同,紧跟产业价值链发展步伐,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协同发展,共同打造粤东沿海经济带。推进与粤东地区要素流通,加快共同建立有利于科技产业创新的优越营商环境,实现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便捷有效流动。

二、提升辐射带动能级

支持汕尾市海丰县规划建设深汕合作区拓展区,实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落实“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与粤东地区山水相连、文化相通、经济相融优势,增强对汕潮揭都市圈辐射功能。依托深圳全面主导优势,率先在主导产业、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医疗教育、就业创业、营商环境等方面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对粤东地区发动带动能级。加强与粤东地区合作,建立区域生态安全共治机制,在重大污染、安全事故等开展联合管控与应急处置。


05

构建一体两翼产业格局

一、高标准建设深汕智造城

高品质建设深汕合作区西翼-深汕智造城,依托西南部片区鹅埠镇先进制造集聚区先发优势,与小漠国际物流港口岸经济联动发展规划探索“智造+城市”营城模式,实现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积极对接深圳“20+8”产业集群,打造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经济等5大产业集群的一流产业新城。承接湾区、深圳动能输出,汇聚湾区头部企业,引领智造城快速发展,形成北部先进制造园、中部生态环保园、南部临港产业园三大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二、高水平发展机器人集聚区

高水平发展深汕合作区东翼-深汕湾机器人集聚区,重点发展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主导产业,打造集机器人研发设计、孵化加速、生产制造、系统集成、终端应用、展示展览等功能于一体的机器人全产业链特色集聚区。积极对接深圳创新优势,依托湾区机器人产业优势资源,联动科教走廊科教研发团队、智造城先进制造企业应用场景、滨海经济带海工装备等智能智造资源,进一步提升深汕合作区智能智造产业的战略地位,奋力打造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聚集区。

三、打造滨海经济拓展带

发展深汕合作区南部沿海地带,依托优质滨海岸线和辐射海域优势,重点发展临港产业、滨海旅游、海工装备等产业,串联西翼深汕智造城和东翼机器人集聚区,实现先进制造业、港口、科技创新的“产港智”良性互动,打造滨海科技创新高地。加快推进小漠国际物流港片区建设,强化交通集散和综合服务功能,以及滨海创新的辐射带动功能,打造粤东地区客运、货运中心。加快小漠文化旅游创意项目片区发展,依托小漠湾海岸线,重点发展滨海旅游、民俗旅游等产业,着力推进小漠欢乐海岸、海滩公园、海岸文化建筑等海滨文旅项目配套建设。


06

打造六大产业集群

一、前瞻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详见全文)

二、重点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详见全文)

三、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详见全文)

在深圳-深汕合作区开展氢能城际客车场景应用示范。

四、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详见全文)

五、优化发展新材料产业(详见全文)

六、积极培育海洋产业(详见全文)

1559575397320.png


07

构建现代服务业支撑体系

一、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

  加强与深圳、惠州、香港等港口对接,以小漠国际物流港、深汕高铁站为关键节点,打造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加快发展智慧物流、冷链物流、农村物流、制造业物流、无接触物流等新业态。依托小漠、鲘门渔港,积极争取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和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落户深汕,打造粤东地区最大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围绕鹅埠产业集聚片区、深汕高铁站周边片区、行政中心及周边片区、鲘门高铁站周边片区等重点片区,推动东部新时代、绿地中心等现代商超综合体建成投用,建设一批集购物、娱乐、餐饮、酒店、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大型购物中心、轨道交通商业中心,打造区域消费中心。

  二、培育发展科技服务业(详见全文)

       三、激发金融服务业活力(详见全文)

  四、创新发展现代旅游业(详见全文)

  依托全区林田共生、蓝绿交织的自然资源优势,融合客家文化、福佬文化、疍家文化、畲族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基因,加快小漠文化旅游创意项目、南君寮创意文化产业园、东滨隆村等文创旅游载体规划建设。推进日月湖生态园、水底山温泉庄园、深业锦农都市田园综合体等乡村康养融合发展业态发展。依托滨海岸线资源,打造联通海岸沙滩的连廊公共空间,结合金色长滩、离岛等资源,形成海滨休闲度假区风貌,打造滨海旅游湾区。依托农民自卫军兵工厂旧址、鹅埠分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杨安村赤卫队成立旧址、杨安农会旧址、红四师纪念馆、大安峒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资源,发展红色主题旅游。依托现代化农业产区和莲花山脉森林资源,发展现代农林休闲旅游。构建文化创意和“五光十色”乡村旅游带,力争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出游地。


08

构建粤东交通枢纽门户

一、建立区域立体交通体系

  建设西衔东扩轨道走廊。主动融入“轨道上的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加强与深圳重大交通枢纽直接衔接,加快广汕高铁、深汕高铁、小运量轨道交通建设,实现与深圳0.5小时、广州1小时互联互通。以TOD模式推动深汕站等轨道枢纽规划建设,提升轨道交通综合效益。到2025年,新增轨道交通里程50公里以上。

  建设全域畅通高速路网。加快完成深汕西高速公路(深汕合作区段)改扩建工程,适时推进河惠汕高速连接线的建设,积极谋划深汕第三高速,基本形成“两横一纵”外联高速路网。到2025年,全区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0公里。

  建设粤东最大综合港湾。大力发展海上交通,推进小漠国际物流港建设运营,积极推动小漠港疏港铁路规划建设。谋划开展小漠客运港鲘门客运港规划研究,打造“一货两客”港运体系,实现港城共荣发展。增强港口服务能力,实现与深圳港区联动发展,争取开通1-2条客货运航线。到2025年,小漠国际物流港(一期)年货物吞吐量达到300万吨。

  规划建设航空运输体系。启动深汕通用机场选址方案研究,推进建设以水陆两用机场为主、若干直升机场和水上飞机起降点为辅的航空基础设施体系,实现与深圳地面设施互补、飞行服务互动、城际低空连通。

  二、建设畅达内部交通网络

  建成组团互通骨干路网。推进深东大道、鹏兴大道等“一横一纵”快速路,以及红海大道、发展大道、深汕大道、创智路和通港大道、创新大道、龙山路、宜城大道、科教大道等“四横五纵”主干路建设投用,形成内部“五横六纵”骨干路网格局,实现城市组团便捷互通。到2025年,次干路以上城市道路总里程达到300公里以上,建设用地范围内次干道及以上路网密度达2.75公里/平方公里。


  建立便民公交服务体系。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加快推进小运量轨道交通建设,优化布局公交场站设施和公交发车频次,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开通鲘门站与鹅埠重点片区的“快达”路线。倡导“公交+慢行”出行模式,统筹布局慢行空间,强化公交站点与骑行、步行接驳,打造环山、沿河和滨海慢行系统。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结合车辆满载率、人均公交车保有量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成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70%,公交车辆运营准点率达到90%以上,建设由人行道、自行车道、绿道构成的总长度达100公里的慢行系统。

1601048741949.png


09

全面发展教育事业

        一、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扩大学前教育资源,贯彻落实40座/千人的幼儿园学位配置标准,加强新建住宅区配套公办幼儿园建设,确保配套幼儿园能与住宅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和同步交付使用。鼓励幼儿园向下延伸服务,开设托班,招收2-3岁幼儿入托,开展普惠性幼儿园的认定、补贴,设立专项经费,制定评估标准,鼓励引导幼儿园主动参与,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水平。持续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学前教育倾斜,办好学前教育,更好满足人民“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

  二、促进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提质创优

  实施“强校工程”,对标深圳,分批改造提升现有中小学硬件设施水平,整合规模小、条件差、质量低的“麻雀学校”,全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高标准规划建设深圳中学高中园、深汕高级中学、小漠九年一贯制学校、南外集团深汕西中心学校,加快推动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全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探索新开办学校委托管理制和校长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机制,将部分新建学校委托名校管理运营,梯度式培养“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名校长”。加快推进市教师发展中心落地深汕合作区,逐步形成高水平师资力量聚集地。实施“一校一品工程”,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反馈结果的应用,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高效课堂。深化德育工作改革,擦亮深汕学子“爱深汕、爱乡村、爱祖国”青春底色。

  三、服务产业布局发展职业教育

  加快推进深汕合作区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积极谋划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加快推进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汕校区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汕校区等高职院校落户深汕合作区,继续引进深圳优质应用型院校师资力量,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探索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激发民办教育办学活力,探索建立产教深度融合、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海洋经济等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实施“订单式”人才培训。鼓励职业院校设立乡村振兴学院,培训农村基层干部、青年农民,培育具有科学和文化素养、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的中高级新型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四、积极引进发展高等教育

  积极争取“双一流”高校和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在深汕合作区合作办学,力争建成1-2所以新工科等前沿交叉学科为主要办学特色的高水平院校。依托科教走廊规划城市大学组团,配套建设教育、生活、文体、交通等服务设施,营造国际化、开放式高等教育环境。探索建立优势特色学科,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促进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提高教育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10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一、夯实基层医疗服务基础

  建立社区医院、社康中心、社康站的现代化标准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先推动四镇卫生院升级改造,探索将鹅埠卫生院、小漠卫生院、赤石卫生院、鲘门中心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医院。合理布局建设社康中心、社康站,以社康站标准改造升级村卫生室,筑牢医疗卫生服务网底。鼓励社会力量开办社康站。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师、护士等社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引培,全面提升医疗卫生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内涵。到2025年,力争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达3.0人。

  二、健全现代化公共卫生体系

  构建以区级公共卫生机构为龙头,街道(社区)医院为骨干,社康中心、社康站为网底的现代化公共卫生体系。高标准新建设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中心,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全面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推进建设市急救中心深汕合作区分中心,建立一套快速高效、系统化、规模化的急救体系。规范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建设深汕合作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和救治救助水平,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三、构建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

  优先推动深汕门诊部升级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汕院区,快速提升深汕合作区医疗救治综合能力。搭建市区双向转诊平台,强化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优质资源对区域辐射带动作用。高标准建设深汕人民医院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急诊等功能为一体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加快推进中医医院项目建设,谋划妇幼保健院建设,支持社会力量开办高端医疗机构,促进深汕合作区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分阶段建设深汕合作区统一卫生健康信息平台,发挥信息化引领作用,强化区域卫生健康管理能力,推动智慧医疗发展。

微信图片_20220418160151.png


11

积极发展文体旅游事业

       一、加快公共文体设施建设

  加快推动区、衔道、行政村三级基础文化设施全覆盖,推动中心区档案馆、图书馆、规划展览馆(含党群服务中心)、党史馆(方志馆)等大型文化公共设施建设,引导四镇文体设施完善与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灵活布设综合活动室、小广场、农家书屋等活动场所,落实“城区-组团-社区”三级公共文体服务网络体系。加快启动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在四镇各建设1个监测站,助力实现“全民健康”目标。到2025年,初步形成“15分钟文体服务圈”,力争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0.8平方米以上。

  二、构建彰显深汕特色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

  高标准建设运营区融媒体中心平台,融合5G高速网络传输技术、4K/8K超高清视频技术等,结合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应用,建立全媒体智慧采编发数据管理平台。统筹主流媒体资源,设立中央、省、市主流权威媒体驻区深汕媒体融合中心办公室,进一步打通融媒体传播的更高平台和渠道。强化新闻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健全市场化机制,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市区街道三级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提升舆情综合处置能力,管理属地微信公众号等具有新闻发布和舆论动员属性的一批自媒体,及时收集民情、反映民意、汲取民智,通过舆情收集平台和服务平台等做到信息快速处置,建立社情民意畅通的绿色通道。

  三、积极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以“全民健身、活力深汕”为主题,举办区级综合性运动会,推进深汕合作区体育事业发展。依托日月湖资源现况,积极承办滑翔伞锦标赛、定向越野巡回赛等全国性赛事。整合圳美绿道等慢行设施,策划开展马拉松、山地自行车、铁人三项等赛事活动。利用滨海地带发展沙滩高尔夫、帆船、赛艇、海钓等海上运动赛事。定期开展民间舞蹈队、乐队、剧团、合唱团等文艺汇演活动。组织养生保健、手工艺、琴棋书画、传统文化等知识讲座。加强体教融合,积极培养、输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

  四、促进文体旅游融合发展

  坚持顶层设计与全域旅游规划,按照“深挖潜力优存量、整合资源拓增量、项目发力增动能、品牌引领促升级”的发展思路,加快形成“两轴一带七区”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引进一批有重要影响力、辐射力、吸引力的重大文体旅游项目,鼓励日月湖景区、天子山公园等申报A级景区。以渔歌、畲语、竹马戏、草龙舞等民间艺术形式为载体、以革命先烈英勇事迹和老区人民革命斗争史为素材,打造深汕特色文旅品牌。充分利用文博会、旅博会等平台及各类文旅推介活动,推动深汕文旅“走出去”和“引进来”。策划举办一批展会、节庆、论坛等文化活动,构建具有“深汕范”的文化交流平台,培育一批民办公共文化活动品牌。全面开展文物修缮重建工作,针对濒临灭失或损毁严重的红色革命遗址及古村落、古驿道、石刻等历史人文遗迹,实施保护性抢救措施和开发工程,打造推广一批充分体现深汕红色精神的革命纪念地。

微信图片_20220418160214.png


12

全力构筑社会保障体系

       一、建立健全社保医保体系

  继续做好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工作,稳步提高居民参保率,加快办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完善社保、医保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通过省政务服务平台接入社保、医保业务系统,提高企业社保、医保覆盖率。推进全区企业职工区内参保,积极解决企业二档医保人员门诊就医问题。落实职工工伤认定在区内办理。

  二、建立健全就业和社会救助体系

  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推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备案审批权限落地。举办公益招聘活动和校园招聘会,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被征地农民等重点群体提供就业机会,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落实劳动监察执法制度,建设专业劳动监察工作队伍。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提升调解仲裁工作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保障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完善创业援助政策。规范用工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立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小漠公墓二期工程,完善殡葬基本公共服务,积极配合推动深圳市第二殡仪馆、深汕特别合作区社会福利院、深圳市深汕生命文化园等项目在深汕合作区建设。

  三、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探索适合深汕合作区的养老模式,面向深圳养老服务需求,构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康养生态闭环。推进养老设施建设,积极引进面向不同收入层次家庭的养老服务机构,探索建立集短期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等功能为一体的养老服务综合体。实施普惠养老工程,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支持区直管企业发展嵌入式、小型化养老服务设施,提供优质普惠性养老服务供给。到2025年,每千人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达15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55%以上。

  四、建立健全妇女儿童发展和权益保障体系

  开展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规划工作,制定并实施深汕合作区妇女和儿童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妇联整体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做好留守(困境)儿童基本生活兜底和监护兜底,推动落实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开展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政策宣讲进村(居)”活动,推进区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和乡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推动妇女儿童人身权益保障机制落地落实,形成多部门联动,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启动规划建设集家暴庇护站、心灵驿站、法律援助站、亲子活动室、妇联办公场所等多重功能为一体的深汕妇儿发展服务中心。到2025年,实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覆盖率不低于50%,实现儿童主任专人专岗,参训率达到100%。


13

建立健全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

       一、完善深汕特色住房制度

  积极出台各项改革配套措施,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尽快形成具有深汕特色的住房制度体系。加快完善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坚持“房住不炒”发展定位,构建深汕差别化商品住房调控政策体系,结合深汕商品住房实际销售情况,进一步细化和优化120平方米以下户型商品住房的监管办法。

  二、打造“双六十”住房体系

  以实现住房、产业、城市协调发展为目标,逐步构建“保障房建筑面积不低于总住房建筑面积的60%,保障房套数不低于总住房套数的60%”的“双六十”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实现深汕合作区住房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的有机统一,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区样板。到2025年,新增供应住房6万套,其中保障房不低于4万套。

  三、大力推进保障房建设

  大力促进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发展,以更高标准、更高质量、更严格要求推进深耕村、海逸村(一期)、安居深乐村、安居深颐村、临安里等惠民住房项目建设,切实加大住房供给力度,有效解决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对住房的需求,实现深汕人民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14

继续推进深汕合作区法律适用性建设

创新完善深汕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持续推进《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立法进程,以立法形式明确深汕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等相关事宜,推动深汕合作区在行政管理、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体制机制方面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积极争取全国人大常委会特别授权,允许在深汕合作区适用深圳经济特区法规和规章。



来源:网络综合整理


参考价格:参考均价13000元/㎡

楼盘地址: 深汕中心区望鹏山公园西侧

楼盘电话:400-819-7664 转 966

姓名:

手机:

 我已阅读并同意 《楼盘网用户服务协议》


责任编辑: wjw01

团购报名

最新楼讯
楼盘导购更多>>
购房指南更多>>
小编推荐
订阅楼市楼讯